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动漫下载 >> 动漫下载资源 >> 正文 >> 正文

抖音防沉迷系统再升级,真能防住青少年

来源:动漫下载 时间:2022/9/3

文|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

李秋涵,编辑

魏佳

一提到抖音,江海就忍不住叹气。

他家孩子7岁,刚上一年级就迷上了抖音。让他放下手机来吃饭,得到的回复总是,“等一下,马上就来”,接着就一直磨蹭,遇到好笑的,就“咯咯咯”傻笑。放学回家刷,晚上睡前刷,吃饭的时候也刷,“如果刷牙有这么自觉就好了”,他说。

9月18日,抖音宣布升级青少年防沉迷措施。这不是第一次尝试,在年3月,根据国家网信办的指导,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就已经上线青少年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且晚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

这次抖音升级版防沉迷系统的最大变化是,以前可以由用户自由选择是否进入青少年模式,现在,只要是14岁以下的实名认证用户,自动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一天后,快手方面也表示,今年6月上线了青少年模式3.0,14周岁以下的实名认证未成年人用户,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

听到这个消息,江海还是高兴不起来,根据过往经验,他担心“防沉迷升级也没啥用”,比如,他家孩子用的就是大人的手机。

这的确是当下部分家长面临的问题。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0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国内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其中,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由年的46.%增长到00年的49.3%,占比稳步上升,同时,10.6%的未成年网民在工作日收看短视频超过小时,在节假日该比例提升至19.0%。

虽然抖音升级了防沉迷措施,但在和深燃的交流里,孩子在10岁以下的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年纪小还没有独立手机,会借大人的手机休闲娱乐,能绕开防沉迷系统。部分年纪在10岁以上、拥有独立手机的未成年人则提到,没有实名认证的计划,即便做了认证,也可以退出登录,切换成游客身份,无限制刷视频。

总之,这场对“沉迷”的抵抗,想胜利并不容易。

沉迷短视频,如何自拔?

“我一直在忧心这件事”,江海告诉深燃,暑假的时候,孩子可以抱着手机从早刷到晚。他不想做强势的家长,直接没收手机。委婉的方法尝试过几次,比如在孩子玩的时候旁敲侧击提醒时间,或是以退为进,告诉她自己是小大人了,要学会自我管理,但效果都不理想。

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还没有完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正处于爱模仿的成长时期,容易被短视频上的不良信息影响。

“我表弟今年13岁,上初二,每天看视频里各种豪车洋房、小姐姐、旅行博主,现在已经天天叫嚷着自己以后要创业了。”知乎上,一位网友感叹。

过往的一些媒体报道,已多次提及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危害。

年,有媒体报道,根据家长们反映,自家孩子沉迷抖音,有的模仿短视频里的夸张动作;有的对着视频浓妆艳抹扭来扭去;有的加了数十个广告群、兼职群等,每天乐此不疲地跟各种人互动,甚至还做起了“生意”,倒卖小玩具。还有家长发现,孩子被抖音上的朋友诱导下载了某聊天APP,给陌生人转账。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关键词“抖音未成年”,出现8条结果,内容大多与未成年误充抖币、打赏主播有关,数额最高的达18万元。

黑猫投诉上的抖音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纠纷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信息沉迷对成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更不要说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师朱晓辉对深燃解释,“短视频需要经常给予大脑兴奋刺激的点,来保证内容有人观看,有传播效应。我们的大脑在看到这些刺激点后的反应,不是休息,而是一种加强的工作状态。”

他介绍,这带来的后果是,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到休息状态时,大脑会出现一种认知错乱,让人难以在“学习”或“工作”这种无法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刺激点的事物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在学习或工作时,很容易感到焦虑、心烦、甚至走神。

根据《00年全国未成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近半数家长认为,除家庭监督外,互联网企业完善未成年人上网的保护功能与机制,是降低其上网不良影响的最有效手段。

年3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国内53家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

当时抖音就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打开APP时会弹出提醒,提示可在未登录情况下选择设置“青少年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只能使用不超40分钟,且晚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

同时,在产品设置方面,对科普类和传统文化类内容加权推荐,界面简洁,主页只留下了点赞功能,底部界面的“朋友”一栏替换为“发现”,发现页上根据“人文历史”、“动物世界”、“太空漫游”等进行了分类。消息、订阅等社交相关功能都无法使用。

抖音青少年模式界面来源/抖音截图

看起来是对防沉迷下了功夫,不过14岁的可可告诉深燃,她身边没有多少同学会主动使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课题组调研显示,仅有53.3%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根据新华社客户端的问卷调查,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模式“没有多大用处,漏洞太多容易钻空子”。而根据去年11月5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超三成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没用。

同时,报告还指出,搞笑类短视频最受未成年人青睐,比例近六成,其次是动漫游戏类,而知识教育类仅占三成。

“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拿着平板刷抖音,屏幕上是一张大大的、涂满化妆品的脸。”05后陈陈告诉深燃。

防沉迷系统,有用吗?

这一次,抖音防沉迷系统进行升级后,只要是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自动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看起来强制性增加了,但多名家长及青少年告诉深燃,有多种方式可以躲过这一系统。

首先,14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一部分年纪较小的孩子使用的是父母的手机。

江海就提到,他家孩子是用妈妈的手机刷抖音,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难鉴定屏幕前的使用者是否是本人。有家长就此咨询抖音官方,得到的回复是,“家长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手机开启青少年模式”。理论上,家长理应配合,不过每次给孩子玩都进行设置,到自己使用时再切换为正常模式,也有部分家长表现出了没耐心。

在黑猫投诉的纠纷里,大多难解决的原因就在于,判定“行为人”是孩子还是大人,并不容易。

其次,防沉迷系统生效的前提是进行实名认证,但登录抖音并不一定需要实名认证。05后张张就告诉深燃,他身边的同学,基本都没有进行实名认证。在上中学的圈圈为此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做了小调查,得到的结论也是,小伙伴们都没有进行实名认证,照样可以正常使用抖音。

字节跳动“青少年守护热线”客服告诉深燃,实名认证需要先让账号与手机号绑定,即便是大人的手机号也可以,接着再输入认证人的身份证号,这个身份证号可以是未成年人的。

不过,深燃体验发现,实名认证的入口并不在显眼位置,需要在页面“我”的右上角上,点开一个三道杠的标志,在“设置”中寻找“账号与安全”,在第9栏才能找到“实名认证”入口。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玩不转手机的家长来说,想找到并不容易。此前新华社报道,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一些青少年由老人照顾,这些老人连手机操作都不熟悉,更不知道何为青少年模式。

并且,登录抖音除了用手机号外,还有今日头条账号、QQ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