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讲者:张飚,腾讯动漫产品和运营团队leader。
深度好文:字
7分钟阅读
关键词:IP泛娱乐战略产品规划产品运营
全网首发·精简笔记从网站到移动端,在公司高层几近放弃的情况下,腾讯动漫经历了怎样的内忧外患?又是如何最终锤炼出垂直领域亿级用户的动漫产品?
1、产品背景和思路:什么是“IP”?原意为“知识产权、著作权”,现在泛指“任何有大量用户喜欢的事物”,可以是故事、角色、人物。腾讯互动娱乐在近几年提出了“泛娱乐战略”,即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多领域共生,因为在这个时代,IP的打造会大大缩短。文学和动漫是IP的产出来源,游戏和影视是重要的变现渠道;
2、腾讯动漫在“泛娱乐战略”探索期的基本策略:打造从IP培育到IP授权的基本闭环,从中可以抽象出三大业务模块:平台、内容和商业化。于是,开始建设PC网站,打通漫画创作和阅读的基本闭环,当PC端站稳脚跟之后。我们知道,看漫画的人群相对小众,看动画的人非常多,当漫画阶段积累一些粉丝,被验证为不错的故事,拍成动画后,它的粉丝会成倍增加;
3、在内容生产管理上进行探索:实行责任编辑制,帮助初阶作者快速成长,同时辅助高阶作者,让他们专注于创作本身。并引进美国成熟的漫画工作室模式,把剧本和绘画分离:责编做剧本和选题策划,编剧团队编故事,编好之后再把剧本分开,分包给不同的漫画工作室,完全是流水线模式;
4、当产品内忧外患时,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第一,明确长期规划,从工具到社区两个阶段来实施;第二,理清当前问题以及阶段性突破口。首先整合团队,提升产品质量,补全场景,搭建社区,发展用户,除了基础渠道铺设,通过产品和内容深度联动才能形成爆发力。因此,产品团队的核心职能是建设漫画阅读平台、发展用户规模,以服务IP培育的战略任务;
5、三年产品运营,总结出来的方法是:第一,做好中长期规划以及阶段性规划,用敏捷执行去验证规划,不断试错;第二,需求和场景、数据分析和团队协同是所有事情的基石;第三,作为团队的Leader,最核心的工作是保证团队里的人、事、资源都在正确的轨道上高速运转。
不过瘾?请看完整版——
首发|笔记侠笔记|笔记侠汉陵-隔壁老周活动|年2月28日业问腾讯大讲堂PPT来自嘉宾,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活动方和演讲者审阅授权首发完整版笔记。
我曾经是一名设计师,年转行做产品经理。做动漫的产品经理压力特别大的,体现在这几年头发掉了特别多:一开始大家都叫我“飚哥”,现在都叫我“飚爷”了。
互动娱乐的产品大家多少有些接触,但是动漫的产品大家都可能不太了解。今天为大家介绍下,腾讯动漫走过哪些路,踩过哪些坑。
产品背景和思路
先聊几个概念:
1、“IP”
什么是“IP”(IntellectualProperty)?原意是“知识产权、著作权”。在泛娱乐领域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任何有大量用户喜欢的事物都可以称作“IP”。如故事可以是一个IP,像《西游记》;角色也可以是一个IP,像“HelloKitty”;那么人呢,像周星驰,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也可以是一个IP。
IP这么有影响力,就会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以“钢铁侠”为例,通过这个IP,漫威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而像这样的IP,漫威多达几十个。
2、泛娱乐战略
大家知道腾讯互动娱乐,在近几年提出了“泛娱乐战略”,什么是“泛娱乐战略”?即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
怎么理解?
一个好的IP,你可以把它改编为电影、游戏,做成文具、玩具、服装等等,因为粉丝都喜欢它,所以都会有粉丝买单。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怎么理解呢?刚才提到的《西游记》,这个IP的打造历史长达多年,现在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过程会大大缩短,也许几年的时间就够了。
在常见艺术领域里,文学和动漫是IP的产出来源,游戏和影视是重要的变现渠道。特别在美国、韩国,IP一般通过电影来实现;而在国内则是通过游戏,特别是通过网络游戏来实现;欧美的一些国家不流行网络游戏,在游戏领域产生收益则远远没有国内这么大。
我们决定要做的是动漫,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这个领域有巨大机会。
a.文化共鸣是国漫的机会;
从用户需求来看,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不仅是你对我多么好,而是“你懂我”,这个就有“文化共鸣”的因素在里面。现在用户表面上喜欢看日漫,但是当国漫慢慢成长起来之后,才是跟他的文化背景是最贴合的。
b.产业特点利于形成竞争壁垒;
c.产业成熟度低,未来空间大,而人才的门槛,也有利于建立竞争壁垒。
结论是,我们要做的是动漫。面向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动漫,简称“成人动漫”。
3、“泛娱乐战略”的基本思路
腾讯动漫承接“泛娱乐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就是打造从IP培育到IP授权的基本闭环。
我们在平台上连载漫画,通过漫画验证故事、通过动画化来放大影响力、通过IP的授权获得收益,把收益拿出来回馈给作者,激励作者产出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漫画。
从中可以抽象出三大业务模块:平台、内容和商业化。
真的要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发现情况还是很糟糕的:
a.行业很“穷”;
穷在哪?人才非常稀缺,稀缺的原因也是因为穷,如果只是以画漫画为职业的话,很可能饭都吃不饱。
b.用户“傲娇”;用户一直瞧不上国漫。
c.团队不懂动漫。
我们要做动漫,但我们却是完全不懂动漫的,而且移动互联网已经来了,我们团队以前只做过PC的产品,只有PC端的经验,怎么办?想办法呗。
探索期的平台初建
整合团队:从团队来说,我们不懂动漫,就找懂动漫的和我们一起做。我们收编了一个北京的团队,之前是做腾讯网动漫频道的,双方一拍即合,内容团队在北京,产品技术设计团队却在深圳。于是两个团队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异地恋”。
培养国漫用户:用户瞧不上国漫也没关系,前期可以引进一些日漫。用“原创+引用”的策略,慢慢培育国漫用户。
激励漫画家:行业层面我们要解决漫画作者的温饱问题,通过基本的稿费解决温饱,让这些作者继续画下去;通过权益分成,改变动漫,进军海外,所以这些签约条件是面向未来的。这样一来,对漫画家来说,有饭吃有钱拿,就可以继续画漫画了。
所以在摸索期的基本策略是:
1、建设PC网站,以此打通漫画创作和阅读的基本闭环;
2、引进日漫,以此吸引用户;
3、同时提供原创的内容,通过一定运营方式,将日漫的用户转化为国漫的用户,国漫的成长,也可以反哺用户的活跃度。
年3月,我们发布了第一版PC网站,基本的阅读闭环形成了。作者平台上连载漫画,平台给作者支付稿费,读者来平台消费漫画,读者和作者直接通过打赏等基本功能互动。
产品内容探索
1、原创摸索
平台上线初期原创漫画以UGC为主,质量不高。在原创内容的摸索上,上线的初期基本以PC为主。创作内容、更新频次很不稳定。一个很凸显的问题是:大家都是业余的,出来的东西不好,要么画的不好,要么更新很慢。
于是便想了2个办法:一个是责编制,另一个是鼓励工作室的做法。
责编制:实行网络漫画责任编辑制,帮助初阶快速成长,同时辅助高阶作者,让他们专注于创作本身。
责编制在传统纸媒是一个很成熟的做法。实行网络漫画责任编辑制,责编负责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对作者创作过程进行指导和验收。对于初学者是指导,对于高阶作者则是辅助。责编和作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由于责编的存在,作者可以专心投入到创作当中,这样一来,水平的提高也会相对更快。
工作室:漫画工作室模式,分工更细,提升漫画质量和效率。
原来单个作者的模式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又要画,又要描线上色,顶多是一个或两个助手。我们鼓励工作室模式,鼓励分工,有了分工以后,质量和效率就会提高。
不管是个人漫画家还是工作室,本质上都是“主创+助手”的模式,这里面存在什么风险?主创情绪不好,漫画要停更;生病了,要停更;失恋了,要停更;漫画家股票跌了,说不定也要停更。
在美国有一种成熟的Marvel模式:把剧本和绘画分离。由责编做整个剧本和选题的策划,后面会有编剧团队编故事,故事编好之后再把剧本分开,分包给多个不同的漫画工作室绘制,这样就完全是一种流水线的模式。
这样的好处第一个是质量可控,第二个是效率提升,第三个最重要,就是权益分配。过去的个人模式和工作室模式,都是跟作者权益分成的,即保底的稿费和后续IP衍生的权益。Marvel模式下,效率更高,而且衍生权益%归平台,剧本工作室和漫画工作室成为平台的加工团队。
刚才有提到动漫化,动漫化是我们用来放大IP影响力的手段。我们都知道看漫画的人群是相对小众一点的,而看动画人的非常多。当动漫中的一个故事,在漫画阶段已经积累了一些粉丝,被验证是一个很不错的故事,拍成动画后,它的粉丝就会成倍增加。
这里有个例子,《尸兄》第一话的漫画在年3月上线的,一直到年整整10个月的时间,它的百度指数都是很平稳的。年1月《尸兄》第一集动画上线之后,动画化的当月百度指数是前一个月的5倍,更新到第7集的时候百度指数已经涨了将近20倍。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我们目前推向市场的动画片大概有20来部,16年年底会有30部。年1月1日,我们在日本电视台播放了动画片《从前有座灵剑山》,这是中国动画片第一次走向日本电视台。
百度风云榜国产动漫榜的TOP10里面,我们占了5个,这就是原创内容的阶段性成果。
2、引进日漫
我们做了些内容,也有了些进步,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何况酒还不够香。所以我们引进了一些成熟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三大民工漫”(指《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三部动漫)在内的11部作品。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快速吸引用户,第二是快速打造行业影响力。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整个行业,我们来做动漫了。
引进效果其实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好。日漫的槽点是更新慢,翻译烂。这两个是事实,无可辩驳。
a.为什么更新慢?
以《海贼王》为例,它首发在日本集英社Jump杂志。周一发布,周三进入物流环节,而周三读者在国内(翻版途径)就可以看到《海贼王》的最新动画了,但我们只能到下周一才放出来,早一天都不行。
b.为什么翻译烂?
以布什为例,他的名字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有三个不同的翻译。网友吐槽的大多是人名翻译,人名翻译有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在一个长期的盗版生态环境里,我们必须采用正版翻译,而往往已普遍流传的翻译版本和版权方的翻译并不一定相同。
怎么办呢?我们采取了两种方法缓解版权困境这个问题:
第一,开放合作。以《海贼王》为例,国内很多平台都在播放,我们一一谈合作,你有流量,我有内容,还是正版内容,很多平台都愿意合作;
第二,不愿意合作的平台就需要采取法律手段,用发律师函,民事诉讼以及刑事打击的途径解决。
3、移动化
前面说的探索,绝大部分都是在PC端进行的。当PC端站稳脚跟后,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移动化”。
首先,做不做APP,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是一个内容平台,作品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是有必要做成APP的,那是否要做成H5?这有争议的。当时的市场背景,智能手机开始走向繁荣,过去的WAP产品开始消亡,因为WAP的消亡,大家普遍认为APP是唯一的,而且H5仅仅是一种新技术,本质上和过去的WAP产品没有区别。
但从用户场景来看,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做的是内容,内容是有版权的。如果我要看《快乐大本营》,就要下载“芒果TV”,因为在“腾讯视频”看不到;如果我要看5部漫画,我就要下载5个APP,这还挺痛苦的。
即使在移动端,搜索引擎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场景。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