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到现在,温良已经第四次跟儿子小树(化名)因为手机的事情起冲突。小树在一所寄宿制中学上初一,为了沟通方便,学校允许孩子带手机。但是,学校对手机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小树回家的时候,温良收到了老师带来的一张通知,通知上的主要内容是:小树在学校违反了手机使用的规定,一周内都不许将手机带出宿舍。“不用问,他肯定又没管住自己,玩游戏了。”温良说。温良的判断没有错,小树又在学校禁止使用手机的区域使用了手机,而且玩了游戏。毫无悬念,这个周末温良一家每周不足两天的团聚时光,又在辩论、争吵、冷战中度过。其实,发生在温良家中的争论早已经“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孩子的手机能不能带入学校?孩子的手机能不能进入课堂?手机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如果我说赞同的话,估计回去就被家长‘吃’了,如果我说反对的话,我将失去那么多群体的未来。”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罗坤说。近日,第十一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多名教育专家及中小学校长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的确,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国人目前手机普及率极高,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不久前一项针对中美日韩四国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研究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已经达到近七成(68.1%)。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因素进入到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校的作业需要在手机上完成,不少学生活动都是要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才能完成的。越来越多的数据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手机不仅是通信、社交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用具。那么,问题来了。一面是游戏的诱惑,一面是与海量信息结合后势不可当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家长是坚决的反对者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在中国的国情下,对中小学生来说,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小学生拥有手机,我感觉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反对。”从教30多年,曾经有“班上55名学生37人考进了北大、清华”经历的著名教师王金战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极端的评判显然是不符合中国人较为温和的“中庸”判断的。众多专家或撰文或通过媒体指出,这一代孩子注定是网络原住民,那么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不让孩子使用手机似乎就意味着阻断了这些“原住民”在属于他们的互联网时代的成长。不过,王金战这种“极端”的观点却得到了家长们的实际拥护。“专家们讲的都是道理,但是我们家长承担的是实实在在的后果。”北京的初三学生家长张榕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宁肯自己极端一些。”“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女儿每年过生日我都想送她一部智能手机,但是每次到最后关头就放弃了。”张榕说。张榕不是不让女儿接触电子产品,“现在孩子很多课程是需要网络的,完全杜绝也是不可能的。”张榕说,平时女儿上网课、查资料,张榕会将家里的iPad、电脑向女儿开放,但是一直避免让女儿单独使用智能手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圈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很多家长是真真切切地见到了这种“毁掉”,才拒绝孩子与手机接触的。而让张榕更恐惧的是手机“毁掉”一个孩子的速度。3年前张榕曾经短暂给过女儿一部家里淘汰下来的智能手机。那时女儿小学六年级,学校里针对毕业班的活动挺多:有时候是拍毕业照,有时候是学校里各种社团组织的欢送活动,孩子班级也会组织一些与毕业相关的班会,为了便于记录,不少孩子带着手机到学校。张榕女儿也不例外。结果没过多久,张榕发现女儿的手机上多了很多App,“这些孩子在一起,拿着手机相互学习下载各种不同的App,我女儿手机上增加的这些大多数跟动漫有关。”张榕说。自那之后,张榕的女儿一下子痴迷起了漫画,手机上、电脑上,只要有时间她就去寻找相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380.html
上一篇文章: 赐福官方联名手机,银蝶指环好漂亮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