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x注:随着近些年网络漫画、动画行业在的不断发展,这个市场在结构、用户人群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目前中国的二次元内容行业中,能够出现更多本土化的内容,一直都是许多中国二次元爱好者心中最大的期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二次元内容?围绕这个问题,腾讯动漫的ASKASK,漫野映画CEO段文兴(刀客),开源动漫CEO闵旭阳,艾尔平方COO林美福,若森数字VP杨磊,在4月21日于成都举办的IGSACGx二次元高峰论坛齐聚一堂,并以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圆桌现场主持人(ACGx):现在对中国动漫行业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来自于海外,特别是来自于日本动漫作品。那么,我们国产动漫作品如何包含中国元素,凸显“国漫本色”?
ASKASK(腾讯动漫):年我在北京卡通做原创漫画,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原创作品,都受到了日漫的强烈影响。现在腾讯动漫最受欢迎的作品,比如《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却都有非常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这并不是我们作为平台方的刻意要求,更多的其实是市场的选择。腾讯动漫旗下的作品风格各异,但真正最终被大众所接受的,或者说被市场所选择出来的,实际上是更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这些年动漫市场在快速地扩大,用户构成越来越年轻,下沉越来越快,这都是我们能实实在在看到的变化。年漫画只是针对很小众的群体,那时候我们的杂志虽然在北京卖得不错,但到了三、四线城市就根本不可能买到,总体销售能到5万本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而现在市场上很多动漫作品的点击量随随便便都能上亿,纯日式的东西在中国是不会被广泛接受的。
当然,我们现在也确实在做一些比较深宅向的内容,它可能更垂直小众,但是真正最终能够被中国市场大众所接受的,一定是有中国元素的作品。
林美福(艾尔平方):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要加一个国别,艾尔平方在做《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动画的时候,就觉得我们从小在中国的土壤下成长,做出来的作品一定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挑战是做出比自己更好的作品。
我小时候看日本动画和美剧时就在想,为什么动画里全世界人都讲日语?为什么美剧里所有人都在讲英语?我觉得中国式的表达,外国人是学不来的,当遇到一个事情的时候,中国人有怎样的反应,这是属于我们独特且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其实更在意如何通过与观众拥有的共同过去,来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刻意地加入一些所谓的中国特色,其实不一定是个好事情,我觉得重点还是围绕着整个故事的需要来做故事的安排会比较好。
杨磊(若森数字):我同意林总的观点。每一位真正的创作者,都不会在创作过程中去刻意考虑怎么把本国的文化融入作品中,因为这些出现在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其实都来源于创作者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以此创造出来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本国特色。
具体到中国,我的理解就是按照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三观,符合中国人三观的作品就是国漫。比如你的造型、你的画面是国人熟悉和喜欢的。刘阔导演说《风语咒》接地气,就是这个意思。
目前,市场上被日漫风格影响的作品容易受到追捧,主要还是因为历史原因所导致。日本的动漫发展了50年,进入中国的时间又比较早,所以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当然,由于日本的3D动画数量比较少,所以像《画江湖》这样的中国3D动画并没有受到日本那边太大的影响,而对于国产2D动画来说,它们也在逐渐剥离日漫的影响。
在B站有一个“萌战”的比赛,会把各种作品的男性、女性角色放在一起进行人气大比拼。当我们看日漫场的时候,所有角色头像放一起给人的感觉都很相似,而当我们看国漫场的时候,无论是3D还是2D,我们都可以轻松分辨出这些角色的各自差异,其实这是一件好事。
目前,中国的动漫作品仍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一旦形成了属于中国自己的风格,那绝对是会成为全世界的孤本。中国文化其实就是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身体里的血脉,包括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所以我认为不用刻意为了融入中国特色而创造内容,只要用心创造好的故事。
段文兴(漫野映画):我也非常同意,我们所做的东西不应该是一窝蜂地去迎合市场,而是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内容来引导观众,因为具有优质内容和精良品质的作品永远都会有观众、有市场。
回顾我们曾作过的《我叫MT》,一开始它只是几个网友缅怀魔兽停服所做的一部同人,在慢慢地被圈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