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个国庆档,动画影片又延续了去年的路子,扑了。
截止10月5日7点45,两部排名国庆档第七和第八的《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和《昆塔:反转星球》的总票房才万,虽好过去年,但也没太多起色。
从影片再回看中国的动漫企业,你会发现,他们并没有太多专注内容,反而有些三心二意。
今年9月,在发布半年报不久之后,动漫类上市公司又开始陆续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告了。与半年报类似,部分公司利润继续下滑,部分公司净利则有较大增长。
但持续存在的问题则是,动漫上市公司中体量较大的如华强方特、奥飞娱乐、美盛文化等业务显得较为多元化,且与动漫内容制作等直接相关的业务不多;由于多项业务跨度较大,公司管理层有无能力在差异较大的业务单元做出明智有效的决策令人怀疑。
动漫内容方面,制作动画电影、漫改剧等都需要有力的资本支持,而目前动漫上市公司普遍体量不大,一些重要的业务环节仍不得不依赖于腾讯、阿里等巨头旗下的相关公司。
由此值得业内深思的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现有动漫上市公司学习迪士尼模式,蜻蜓点水地介入动漫内容制作、IP授权、衍生品开发乃至于主题公园、游戏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是否合适?
众所周知,迪士尼这种多个关联业务并举不是短时间突击并购而来的,而是从主要业务逐渐延伸出来的。而国内动漫上市公司多是从动漫周边产品介入动漫内容制作,还是满足于炒作IP等短期行为,但由于原有主业就是比较边缘、实力薄弱的行业,难以支撑耗资巨大的动漫内容发展的需要。
可见,国内动漫产业虽然有政府多次发文给出政策,但在资本市场中仍属于不起眼的边缘角色,腾讯、阿里等大玩家也主要是从为利润更高的游戏、影视等产业搜罗IP的角度介入动漫产业。国产动漫业本身仍然“体质孱弱”,资本化的深度不足,有国际影响的爆款作品仍非常罕见。
主力动漫公司另有主业
近期奥飞娱乐发布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称1-9月净利润下降30%;美盛文化则称1-9月利润为3到3.4亿,同比增%—%。而浏览主板及新三板动漫公司半年报可以发现,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几家主要公司主业都不是动漫。
首先看华强方特,其今年上半年营收1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7%;归上市公司股东利润3.23亿元,同比增12.16%。华强方特给外界的印象与其说是动漫公司,不如说是主题公园开发商更贴切。
从年在芜湖开了第一座大型主题公园后,华强方特迄今在青岛、沈阳等地落地24个主题公园。近期其投资亿的荆州华强文化科技园一期工程开工。据称,华强方特未来5年主题乐园有望翻番,总数量将超过40家。
华强方特一直以来收入结构主要依赖主题公园。
上半年半年报显示,主题公园营收11.63亿,文化内容产品服务营收6.43亿。但主题公园营收比去年同期下降15%,而文化产品方面主要靠《熊出没-奇幻空间》票房突破5.23亿元带动。
而年财报显示,华强方特主题公园业务收入30.58亿,占公司营收91.03%,而文化内容营收占比不到9%。这还是在其去年《熊出没之熊心归来》获得2.88亿高票房的情况下取得的。
可以说,华强方特在动漫方面唯一拿得出手的就算熊出没这个IP了,长期以来其对这个IP更多地是尽量地通过主题公园变现,而在开发新IP方面则无所作为。由于华强方特主题公园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宣传费用很大,公司更无力顾及动漫新品开发。华强方特目前还看得过去的盈利数据其实都是靠政府补贴来美容的。
据财报显示,上半年政府补贴占股东净利润的45.5%,占净利润15%的税收优惠也是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