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已经很少有人还会纠结于“二次元”这三个字究竟代表着什么。
当然,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如今依旧混沌而模糊,它在一些人眼里象征着“资深的ACG文化爱好者”;有时则指代一切和动漫文化有所相关的内容,包括条漫、虚拟偶像、Lo服汉服这些和传统ACG圈子相距甚远的领域。
用常见的话来说:“二次元”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事实上,“二次元”这个词本身就称得上是一道分水岭。在它刚开始广为传播的时候,此前已经形成的ACG爱好者群体大多耻于被这样称呼,同时他们也热衷于嘲讽那些以“二次元”自居的新生代。
从那些早已包浆的表情包里,不难感受到老一代动漫迷对于“二次元”的抗拒
这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大家对于商业化的反感——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所谓的“二次元”概念一度被视作行业内的香饽饽,众多项目硬赶着往上蹭,追求的目标则不外乎利用这个圈子里爱好者们的热情来变现。
到了近两年,随着资本热潮退却,大家对于“二次元”这个称呼的接受度就明显提高不少,不论是老宅还是新人,普遍都用“二次元”来泛指这些和动漫相关的文化。
但这并不代表“二次元”内部完成了“大一统”,正相反,尽管如今大家都是“二次元”,实际感兴趣的内容却更加天差地别。
1
关于新一届“二次元”群体的世代交替,一个较为容易观察的例子就是每季的新番:在不同社交平台上,最热门的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作品。
当阅历老一些的动漫迷在抱怨《间谍过家家》没什么新意、搞不明白为什么销量如此高的时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早已经被各类约尔和阿妮亚的COS洗版;而当这季的《莉可丽丝》被包括小岛秀夫这样的老宅们奉为圭臬,但在面向更多大众的短视频平台上,《夏日重现》则无论在剧情还是角色方面,热度都高出了一大截。
在抖音上,《夏日重现》这样剧情更有讨论度的动画,无论是故事解读还是周边二创都明显更热门
在当下,“最近二次元什么最火”这样的问题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难回答。
如果说国内的动漫爱好者群体曾经历过“电视时代”“杂志时代”“盗版碟时代”以及“流媒体时代”,那么现在无疑有一大批正身处于“短视频时代”,他们通过短视频来了解和追逐动漫文化,同样也在短视频平台上认识和结交同好。
按动漫圈常见的“鄙视链”来说,这样碎片化的接触方式当然身处下游。但如果回溯整个动漫圈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这才是这个圈子的常态。
电视时代很难保证一集不拉地看完整部动画,《动漫情报》《东西动漫社》这样的节目形式堪称早期的《3分钟带你看完XXX第某集》;动漫杂志有不少转述影片剧情的内容,盗版碟同样是买了上季没下季……相比之下,能在网络上便捷看到完整的动画剧集反倒是一件历史相当短暂的事。
只是在过去,那些轻度接触动漫的人们很少会被划归为“动漫迷”“ACG爱好者”的行列,至少得是自己掌握了找资源下载的渠道才算是入了门;而现在,只要你作为成年人还能接受动漫文化,不论你愿不愿意,都能算作是“二次元”的一员。
这一新生代群体和以往的动漫爱好者交集不深,影响力却异常庞大。
动漫产业的供给端也越来越重视这些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现如今有不少动画在制作时就会考虑面向短视频用户的传播,包括在动画中有意安排一些适合手机竖屏剪辑的画面,或是将短视频元素引入到作品内容。
《宅男腐女恋爱真难》的OP里就插入了一段短视频平台上标志性的手指舞
具体到作品推广上,如今不少官号都会直接在短视频平台上推自家作品的官方剪辑,哪几秒火就剪哪几秒,几乎不会考虑完整性或是艺术表达,配上浮夸的标题和字幕,很多时候看起来和所谓的“动漫营销号”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样的推广方式或许很“俗”,但确实有效。
2
依托于短视频平台而存在的“二次元群体”还比较新,但这并不代表其中的成员就都很年轻。
在后的动漫爱好者之间曾经很流行一句话:“幸好我的童年不是喜羊羊”。这常被用来作为各种怀旧类动漫剪辑的标题,视频里出镜的则大多是《数码宝贝》《神龙斗士》这些21世纪初在电视上热播的动画。
其实在当年就有人预言,将来一定也有人会像怀念这些作品一样怀念《喜羊羊》《熊出没》,就像在80后们眼里,90后们热衷的这些动画其实远比不上《变形金刚》《恐龙特急克塞号》这些更老的经典作品。
如今在抖音上粉丝数最多的“二次元类”账号,恰恰正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官号。
这样的成果并不完全靠的是“童年情怀”,《喜羊羊》系列在这几年里做了不少颇具话题性的内容,比如在新作里做了些看上去作画水平颇高的动作分镜,就很符合大家对于“国产动画也在与时俱进”的期望;而官号在抖音上发布的短视频,也大多是紧跟热点的定制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很擅长整活”。
但翻红的基础,终究还是建立在这些角色原有的认知度上。换而言之,会在抖音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