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动漫下载 >> 动漫下载发展 >> 正文 >> 正文

从动漫看反战表现一下战争的残酷就是反战这

来源:动漫下载 时间:2023/5/27

导语:现在很多网友似乎都存在一个误区:只要一部作品描写战争,且战争中死了很多人,突出战争的残酷,那这部作品就一定是“反战主题”。看似很有道理的推断,实则没有表达出“反战”主题的内核。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反战”之作?动漫里又有哪些真正的反战之作?

01吾辈何以为战?

反正主题,自从战争发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是各类文艺作品的的故事源泉,也是人类世界一直在反思的母题。远溯《诗经》时代,近至当代,从来都不少见以“反战”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在作品里描写一下战争的残酷、刻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就算反战作品,但其实远非如此。真正的“反战”远比这种描述深沉得多。

真正意义上的“反战”主题,首先要看它反对的是什么类型的战争。我们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战争的背后,一定有着其隐藏的政治利益。如果是为了一己私利肆意发动战争,这种战争就是非正义的,比如各类侵略战争就是如此。另一方面,如果战争本身是为了反侵略、反压迫、反奴役,那战争就是正义的。

本质上,两种战争都应该是反战的目标,但往往前者会被攻击,而后者则是歌颂的对象。这种判定当然并不绝对,因为一场战争的性质,很可能因为其叙述对象的不同而发生转变。比如当年二战,盟军进攻德国,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当然是正义的;而对德国人民来说,盟军的行为就是非正义的。但显然,当一场战争并不得人心的时候,反对它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那么鞭挞它的作品也就不会少。

02反战题材的本质和归宿

对于反战主题的作品来说,其内容除了要描写战争本身带来的残酷性、荒谬性、危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而不是一味刻画战争本身。如果这样的话,那仅仅是战争的记录,不再是“反战”了。

“反战”,必然伴随着对战争的反思,或者通过某种方式来引导观众或读者思考,所以战争本身的描写,必然不是“反战”作品的目的,它只能是手段。

比如宫崎骏的《起风了》,就是一部典型的反战题材动画。这部动画电影,通过描写主角堀越二郎的故事,从侧面展示了战争带给人类的创伤。堀越二郎由于其飞机设计师的特殊身份,在那个年代算是除了一线士兵外最接近战争的一类人。即使是他和他的家庭,明明已经远离前线,并且还在军中身居要职,却依然摆脱不了战争带给他们的毁灭性影响。小人物在战争中朝不保夕,这是这部作品带给人们的深思。

《起风了》这部作品,其实并没有过多正面刻画战争本身,而是将视角缩小到了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小角色,一个小家庭。他们的经历,才是战争中普通人最真实的经历。

真正的反战作品的目的,归根到底其思想内涵还是要落到对人类的怜悯上——悲天悯人是反战题材作品的必然归宿。

反过来说,如果一部描写战争的作品,最终却把战争视为或许某种政治利益的手段,我想这样的作品的主题,不能称之为“反战”。当战争本身,因为某种利益被工具化了,它就不再是正义性质的战争了。

03进击的巨人是反战题材吗?

先说结论:我不认为《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是“反战”的。

如果在话以前,我认可它的反战属性。当全世界的人类,被地鸣逼到悬崖一角的时候,人类所面临的生死存亡的那个分镜,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如果《巨人》在这里结束,或者顺着这个叙事进行下去,那么毫无疑问,它的确是反战题材的作品。

但在最终话中,本应是帕岛为了自卫而发动的地鸣,却成了艾伦灭世的工具,这场战争就不再是正义性质,而成了以此为手段灭绝人类,以换取艾族人生存空间的“非正义”战争。这场战争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压迫和奴役其他人类国家。

再看最终话对于战争描写的归宿。它并没有试图唤起读者对战争的反思,也没有刻画人类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及其后果,甚至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八成人类从此消失”,这样的作品怎么能说它是“反战题材”?

最令人感到厌恶的是,那些在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的行,反而得以善终,普通人只能被消灭,这样的作品,又何来人文关怀?

#进击的巨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51.html